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韩俊在解读文件时表示,落实上述五句话的总要求,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韩俊表示,一号文件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的谋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
在财政投入方面,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财政要起到引领的作用,也就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这过程中,要注意改善不良的外部投资环境,必要时财政资金应发挥补偿作用,确保财政兜底资金及时到位。”
“除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金融资金重点倾斜之外,我们还要有其他渠道的资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拓宽融资渠道也是对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一些杠杆的政策,通过一些其他的鼓励政策来吸引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资于农业、农村,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
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服务。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涉及到具体层面,关于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等方面,一号文件中也有涉及。对此,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记者:“省联社改革应坚持几条原则,如县域法人不变、淡化省联社行政色彩等,这点中央早就明确了,我们认为非常正确。”
关于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他表示,差异化监管以前也一直有。要改进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让金融机构有意愿、有能力去支持“三农”。以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多年的经验来看,除了提高“三农”自身对金融资源的吸纳力,就金融来说,一是扩大基层行针对支农金融产品的创新权限,真正建立差异化的授信审批管理机制;二是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例如,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三是在建立考核机制基础上,加大对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政策补贴力度。
杜晓山表示,设立投资管理行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是一种正向的推动,“多县一行”的方式是有益的。但无论如何推动试点,普惠金融的初心不可改变。并且,不能一概而论,村镇银行应该根据其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和路径,不可“一刀切”。
兼顾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
“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号文件在许多地方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许多政策亮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比如说,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这就给了乡村建设以极大的政策便利,真正使农民在既有保障的同时,也得到了实惠。
当前,农村金融深化和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作为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推手,如何在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管控金融风险成为重要的议题。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
“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防风险,但目前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不足,需要把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防范风险有很多监管指标。比如,针对不良率,可以适当提高容忍度;比如资本充足率,农户贷款跟企业贷款可以实行不同权重。比如根据不同贷款用途放宽利率要求,应将种经济作物跟种植粮食作物区分对待。总之,在金融支农中,政策性跟商业性要明确区分,政策性跟商业性既要结合,但也要分开。防风险和鼓励创新更应如此,商业性的,那就是更注重防风险,政策性的,那应该更鼓励创新。
普惠金融重点在乡村
“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
从目前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发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在不同的层面不断发力普惠金融,还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布局农村普惠业务。对于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开展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杜晓山向记者表示:“概括来讲,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进步不小,成绩不少,但空白仍不少,普惠金融之路任重而道远。具体而言,在农村移动支付、网点的布设、存款的数量和比重等方面,我国的普惠金融处于领先或者中上水平。但弱点还有很多,尚且处于初级或成长阶段,离完善还很远。”
他举例说,在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覆盖率不高,对多层次的需求金融需求没有考虑到位。下一步,应向普惠金融领域做得成功的机构学习,互联网金融、公益性机构中和农信的小贷等等。公益性机构能做,商业银行也能做。
对于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杜晓山表示:“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我认为是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合理布局,既要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又要鼓励适度竞争,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杜晓山表示,对于金融扶贫,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戒。在新形势下,在扶贫领域、普惠金融领域、帮助弱势群体方面,金融也应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