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梨网架形整形修剪要点
惠农网·农技学堂
17164人阅读
梨锈病又称为赤星病,羊胡子,在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回造成严重危害。梨锈病除了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梢和幼果。那么梨锈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如何防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
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
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即性孢子,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隆起、增厚,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二、发病规律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
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三、防治方法
1、铲除转主寄主,切断菌源。
梨锈病是转主寄生产病害,梨园附近有没有转主寄主是该病是否发生的关键条件,因此,彻底铲除梨园四周5公里以内有龙柏、松柏等松柏科类树木,是防治梨锈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2、控制病菌的传播。
如不能彻底清除梨园附近柏木的,应在3月上中旬用石硫合剂喷柏树,以防止柏树上梨锈菌冬孢子的萌发传播。
3、增湿抗旱。
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如遇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及时进行增湿抗旱,有灌溉条件的进行全园灌溉,无灌溉条件的可以早晚对每株果树进行清水喷雾,增加果园湿度,喷雾后全面喷施新高脂膜,利用成膜物质保护土壤和护体自身水分不易蒸发,同时,防治外界气候,农药对果实的侵害,降低果锈病的病果率。
4、对梨树施药。
喷药保护一梨树生育期早晚确定首次用药适期,以首次用药后降雨情况确定用药次数和间隔期,喷药时应喷湿叶片,药液量要喷足,开花期间不能喷药,以避免产生药害影响产量,一般年份间隔10-12天用药一次,连续2-3次,雨水增多的年份可酌情增加用药次数和缩短用药间隔到7-10天。梨树展叶后,雨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以有效防止病菌侵染,用45%的硫磺悬浮液200倍喷施。在梨锈病侵染初期,病斑出现1-5天为最佳,可喷施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
5、幼果期禁用有机磷农药。
在梨树幼果期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梨果锈病病果率的增加。
6、果实套袋。
在花后的40-50天,对果实进行全园套袋,能有效防止梨锈病的发生,同时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降低农药和有害粉尘对梨果的污染。
以上就是梨锈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梨锈病在春季多雨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易引起枯枝、枯芽和落叶,造成幼果僵滞,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种植梨的农户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关于梨锈病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梨腐烂是什么病害?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