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科学养殖技术(附蜜蜂有效管理方案)
惠农网·农技学堂
6445人阅读
一、技术名称
四川省蜜蜂健康高效饲养配套技术
二、技术概述
1. 技术基本情况
四川作为全国第一养蜂大省,与浙江等蜂业强省还有较大差距。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蜜蜂良种培育与推广应用比例低、蜜蜂营养重视不足、蜜蜂病害防控与蜂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差等问题。针对蜜蜂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联合四川农业大学,以蜜蜂健康高效饲养为目标,集成了蜜蜂新品种引进推广、蜜蜂营养与饲喂、集中繁育、强群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实践,形成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生产基地示范展示,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的成熟应用推广模式。新品种引进主要是从北京、吉林等地引进蜂蜜高产抗病的中蜜1号、西域黑蜂等种蜂王120多只,发放到7个示范县,5年累计杂交改良西蜂群10万群以上,并配套推广蜜蜂病虫害绿色防控、集中繁育、强群生产、蜂产品质量安全生等技术。“十三五”期间在成都市邛崃市、彭州市,眉山市东坡区,德阳市什邡市,绵阳市江油市,凉山州雷波县、阿坝州马尔康市等重点试验示范县(市、区)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提质增效情况
在推广应用蜜蜂健康高效饲养配套技术的地区蜂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幅提升,且节约了成本和劳动力。通过蜂种改良和配套技术推广,不仅蜂产品的质量大幅提升,而且兽药残留检出合格率逐年提高,在近年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蜂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中,示范县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经统计测定,引进高产西蜂品种,改良原有蜂种后蜂群的蜂蜜产量提高20%以上,蜂王浆的葵烯酸含量均达到1.8%以上,个别蜂场最高可达2.0%以上。另外,经抗病蜂种杂交改良后的蜂群,蜂螨寄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蜂螨防治药物的投入和防治次数,人均饲养蜜蜂数量由80群提升到120群以上。
4. 技术获奖情况
中蜜1号蜜蜂配套系于2015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会审定,以中蜜1号蜜蜂配套系为主的“抗螨-高产蜜蜂配套系的培育与应用”成果获2018-2019 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四川省蜂业管理站为第二完成单位。
三、技术要点
1. 蜜蜂新品种引进与杂交改良
(1)引进种蜂 针对蜜蜂良种培育与推广应用比例低的问题,通过引进中蜜1号、西域黑蜂、松丹系列等优良种蜂王,发放到主推广技术地区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杂交改良蜂群,进行示范推广,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养蜂农户。
(2)人工育王 选择群势强、抗病害、高产等优良特性蜂群作为种用母群,采取输送产卵蜂王、处女蜂王、王台、幼虫和卵等种用素材方式快速推广蜂种。在春季或秋季,外界蜜粉源丰富,蜂群分蜂积极性高的季节,通过生产蜂场人工育王的方式集中自行培育生产用蜂王,快速培育商品代蜂王,应用于生产。
(3)杂交改良 选择具有群势强、抗病害、高产等优良特性的蜂群作为种用父群。在人工培育蜂王的季节,采用人工割除雄蜂蛹的方法,去除非种用群的雄蜂蛹,有选择性的组织人工培育处女蜂王与本地雄蜂进行交尾,获得优势杂交蜂群,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
2. 加强蜜蜂营养与饲喂
(1)饲料生产 针对蜜蜂营养健康与饲喂重视程度低的问题,通过引进蜜蜂营养需要研究新成果与蜜蜂饲料生产技术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按最佳配方生产优质蜜蜂饲料。
(2)补助饲喂 在饲料的饲喂和使用方面,加强对养蜂农户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在秋季和春季,正确做好蜂群的补助饲喂。在进入越冬前,保证每脾蜂有2kg蜂蜜做为越冬饲料。
(3)奖励饲喂 通过奖励饲喂加强蜂群的秋繁和春繁,并补充蛋白质饲料,促进蜂群繁殖。秋季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利用秋季零星蜜粉源,抓紧时间秋繁;春季当外界有粉源植物开花,蜂群有新鲜花粉采回时,开始紧脾春繁。繁蜂主要是通过奖励饲喂糖浆,并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适当加外保温物和加盖厚覆布,提高蜂群巢温调节的能力,促进蜂群快速繁殖,为采集春季蜜源做好充分准备。
3.蜜蜂集中繁育与强群饲养
(1)集中繁育 根据当地主要蜜源的流蜜期,提前45天开始繁育蜂群,当能够采回外界有新鲜花粉时为宜。蜂群的繁育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蜜蜂数量的增加,二是蜂群数量的增加。在蜂群繁育前期以蜜蜂数量增加为主,主要通过抽出多余的巢脾,让蜂王集中在1~2张巢脾上产卵,工蜂集中哺育,提高育子的效率和质量,无需做内外保温。在繁育后期,蜂群自然会出现分蜂热,此时,可以开始人工育王,更换老劣蜂王或新分蜂群。
(2)强群饲养 强群饲养必须从蜜蜂秋繁开始,越冬期以强群的标准进行饲养,则常年强群饲养就变得很容易。秋季淘汰老劣蜂王,合并弱群,越冬期要求西蜂达到10足框蜂每群,中蜂达到5足框蜂每群。
(3)强群生产 用于生产的强群要求西蜂达到15足框蜂每群,中蜂达到8足框蜂每群。快速组织强群用于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副群法,即主群生产,副群繁殖。蜂群采用双箱排列,将其中一箱作为主群,另一箱为副群,在大流蜜期20天前,将副群的成熟封盖子脾调入主群,使主群的蜜蜂数量快速增加,达到强群的标准,同时将主群中的空脾和卵虫脾调入副群,让副群蜂王产卵和哺育。二是补充采集蜂,通过购买笼蜂的方法,从无病害、蜂螨少的蜂场采购健康无病的采集蜂,直接补充到生产群,快速达到强群的标准。
4.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针对蜜蜂病害防控与蜂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差的问题,通过引进抗病蜂种、强群饲养、加强蜜蜂营养和蜂病中草药预防技术,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1)抗病选种 无论是引进的还是自己培育的种蜂王,均需要对其抗病害能力进行长期观察记录,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用父群和母群,做到不乱引、滥引、盲目引种。
(2)绿色防控 对蜂群病害做出正确快速的诊断,杜绝滥用、乱用、预防用药,以及不按说明大剂量用药。以中草药替代抗生素类药物预防蜂病,采用物理方法防控蜜蜂病害,如电子除螨仪等。
(3)安全生产 倡导生产高浓度成熟蜂蜜,在蜂产品生产期不得使用药物防治蜂病,患病蜂群不用于生产蜂产品。生产的蜂蜜及时过滤死蜂、蜡渣,装入食品级塑料桶或不锈钢桶内密封阴凉保存;生产的蜂王浆及时冷冻保存;脱取的蜂花粉及时晾晒或烘干后密封保存。
四、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于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和藏区半农半牧区的西方蜜蜂和中蜂主要饲养区。
五、注意事项
1. 种蜂王的使用年限不超过3代,应定期向育种单位引进优质种蜂王,以防种性退化影响生产。
2. 蜜蜂饲料应选择大厂生产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第一次使用的饲料应选1-2群试用,无不良反应后,再用于整个蜂场。
3. 饲喂蜂群期间防止发生盗蜂,不能将糖浆散在箱外,第一次饲喂的量不宜过大,待蜂群适应后,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大单日饲喂量。
六、依托单位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四川农业大学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0-2021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技术规范)
关于四川省蜜蜂健康高效饲养配套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