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
惠农网·农技学堂
12787人阅读
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实践,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无论是在气候湿润的南方地区,还是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许多种植户朋友们已经掌握了羊肚菌的种植技巧。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羊肚菌的产量也在稳步提升。不过想实现高产还是有点难度的,下面先一起学习一篇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一、种植时间和生长环境
羊肚菌的播种通常安排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之间。这种菌类在温度范围为3℃至25℃之间均能生长,其中15℃至18℃是其生长的最佳温度。一旦温度低于3℃或超过25℃,菌丝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播种时,每亩地需要使用200千克的菌种,并且要确保菌种均匀且准确地撒布在培养基上。播种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土壤,覆盖厚度约为3至5厘米。覆土之后,便可以进行灌溉。为了促进菌丝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50%至70%之间。
羊肚菌的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在避光且湿润的环境中进行,而子实体的发育则需要较弱的光照和适宜的湿度。过强的光照或不足的湿度都会对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种植者需要搭建人工遮阳设施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遮阳棚的设计可以是平面结构或拱形结构,以满足羊肚菌生长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
二、平棚的搭建
棚顶设计:平棚的棚顶是平坦的,这使得棚内的空间宽敞,便于操作。
搭建步骤:首先,使用钻孔机在地面上每隔3至5米钻一个孔,孔的深度应为0.5米。接着,将2.5米长的竹竿插入孔中,确保竹竿露出地面约2米,并且排列整齐,横纵成直线。
固定竹竿:为了确保平棚的稳定性,需要用锤子将竹竿底部的土壤压实。连接结构:竹竿顶端设有相互垂直的小孔,利用托膜线将横纵竹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棚架结构。遮阳网铺设:选择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铺设时需确保遮阳网充分展开且拉直,使用塑料扎带将其固定在托膜线上。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损坏遮阳网。平棚的优点包括成本低廉、空气流通性好,便于田间作业。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仅适用于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的区域,以及遮光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三、拱棚建造
材料选择:拱棚的搭建主要使用门型钢管,这种钢管通常长3米,直径8毫米。
骨架构建:将钢管弯曲成门型结构,顶部长度为1米,两侧各1米。每隔2米插入一根门型钢管,形成拱棚的基本骨架。
固定骨架:钢管需插入土中约0.3米深,以确保拱架的稳定性。
连接结构:使用托膜线将各个门型钢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支撑系统。
遮阳网铺设:与平棚相同,使用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覆盖整个拱棚。
灌溉系统:在没有喷灌设施的地区,需要确保有充足的水源,以便通过水管对羊肚菌苗床进行灌溉。
冬季管理:播种完成后,羊肚菌菌种将进入冬季。在这一时期,主要的管理任务是监控棚内土壤的湿度。如果天气干燥,需要每周至少浇水一次。只要冬季温度保持在3摄氏度以上,羊肚菌的菌丝就会在土壤中逐渐发育。
春季管理:随着第二年二月气温的回升,羊肚菌菌丝的发育速度会加快。三月份是出菇期的开始,此时菌丝将发育成羊肚菌的子实体,进入出菇期的管理阶段。
四、出菇期管理
温度管理:春季的昼夜温差有助于子实体的生长。早春的适宜气温和充足的降水为羊肚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羊肚菌子实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至18℃,最佳生长温度为12℃至15℃。低于10℃或高于18℃时,生长速度会减缓。平棚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好,羊肚菌子实体出土较快。
光照管理:光照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子实体生长期间,适度的散射光是生产高品质羊肚菌的关键。羊肚菌子实体具有向光性,会朝光源方向生长。散射光的强度还会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强光下色泽较深,弱光下色泽较浅。出菇期的光照应控制在适度,即三分阳光七分阴凉。
湿度控制:出菇阶段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应维持在50%至70%,以保证羊肚菌的正常生长。管理上要注意两个湿度极限: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以防子实体干裂;不超过90%,以避免子实体缺氧。喷水时应少量多次,保持环境湿润。
田间管理:无论是平棚还是拱棚,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光照和湿度的控制。苗床不宜锄草或松土,因为羊肚菌可以与杂草共生,锄草可能会损伤菌丝,影响生长。杂草还能为子实体提供遮阴。松土同样可能破坏菌丝,影响出菇。
五、采收
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菌盖充分展开,表面出现典型的羊肚状凹坑时,即可进行采收。由于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具有不规则性,应随长随采,确保新鲜。采收时要小心翼翼,避免损伤正在生长的子实体。使用小竹片插入土中,轻轻撬起,待羊肚菌松动后即可采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子实体和土壤的损伤。
综上就是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想要栽培羊肚菌的朋友建议先把种植技术掌握好,再考虑。
关于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