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什么时候施肥?需肥特点有哪些?
惠农网·农技学堂
29223人阅读
大蒜分春、秋两个季节种植。秋种的大蒜要经过漫长的越冬期,才能进入生长期取得产量。要使幼苗安全顺利度过冬季,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下面就来说说秋播大蒜的12个技术要点。
一、选好地块
大蒜喜欢生长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上,以砂壤土为佳。土壤酸碱度应适中,避免过酸或过碱。同时,要避免与葱蒜类蔬菜连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选择适宜的地块是种植大蒜的第一步,也是确保高产优质的基础。
二、整地作畦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土地,深度约20厘米,并暴晒一周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播种前再次整地,耙平、耙实,确保土壤细碎无坷垃。畦宽一般为4米左右,畦长根据水源情况确定,通常为40~100米。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和发育。
三、施足基肥
大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因此施足基肥尤为重要。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5000~8000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使用生肥;底肥不能用尿素,以防烧芽。基肥应在耕翻之前施入,与土壤充分混合,为大蒜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四、选优种子
选择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的大蒜头作为种子。种子大小要均匀,每粒重量最好在5克左右。种子大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扒皮掰瓣后,去掉外表皮和母蒜须根,以减少“跳瓣”和缺水现象的发生。
五、播种适时
大蒜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特性确定。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7℃左右时播种为宜。这样可以使幼苗越冬时达到4-6叶期,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六、密度适宜
以产蒜薹为主的早熟大蒜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叶片较窄,生育期较短,适宜密度为每亩5万株,株距7~8厘米,行距14~17厘米,每亩的用种量75~100公斤;以产蒜头为主的大蒜晚熟品种一般植株较高大,叶数较多,叶片较宽,密度相应小些,适宜密度为每亩2万~3万株,株距为8~11厘米,行距为20厘米,每亩用种量120~175公斤;如蒜薹和蒜头兼收并举的,适宜密度为每亩3万~4万株,株距为6~8厘米,行距为20厘米,每亩用种量150~200公斤。
同时,大蒜瓣播种宜稀,小蒜瓣播种宜密;叶型开张的品种播种宜稀,叶型直立紧凑的播种宜密;土壤肥沃的田块播种宜稀,土壤贫瘠的田块播种宜密;采取地膜覆盖种植的大蒜宜稀,一般每亩3万株左右;出口蒜头生产宜稀,一般为每亩2.5万株。春播的早熟红皮蒜为每亩5万~6万株,狗牙蒜为每亩5万株。
七、深浅适度
大蒜在播种时过深,则出土晚,幼苗弱,后鳞茎膨大也会受到抑制而减产。俗话说“深葱浅蒜”,说明大蒜适于浅播。但大蒜栽植过浅,生根后,易把蒜瓣抬出地面,或蒜瓣离地表很近,受日晒、高温的影响,使蒜头早期发红,蒜皮硬化,影响发育,并且易造成裂蒜,降低蒜头质量。这种现象称为“跳蒜”。为了避免“跳蒜”,应注意适时播种。播种后适当镇压,结合中耕除草和清理畦沟,进行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为3~5厘米。
八、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大蒜种植中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地膜可以保温、保湿、抑草、防病虫等。覆盖地膜应在播种后3天左右进行,确保地膜紧贴地面无空隙。覆盖前要喷除草剂以防杂草繁殖。地膜覆盖后要注意检查并及时修补漏洞。
九、管理水分
大蒜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覆盖地膜的大蒜田一般以小水勤浇为主。播种后即浇第一水以促进发芽;出苗前再浇第二水;幼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蒜薹分化期等关键时期也需适时浇水。浇水要均匀透湿,避免积水造成根系腐烂。
十、钩苗放苗
大蒜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钩苗放苗操作。在早晨或傍晚气温低、地膜弹性小时用新扫帚轻拍地膜或用竹耙轻耧使幼苗露出地面。对于难以钻出的幼苗可用钩子轻轻钩出避免损伤。
十一、防治病虫害
大蒜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蒜蛆的危害。蒜蛆以幼虫危害大蒜种子和根部导致种芽畸形腐烂和不出苗。预防措施包括播种前毒土处理和播种时拌种处理;发生蛆害时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等药剂灌根防治。
十二、适时采薹
具体的采薹时间应根据栽培目的和品种特性灵活掌握。一般以提早蒜薹上市期为目的时,可在蒜薹(不包括总苞部分)高出最后一片叶的叶鞘口7cm左右,上部尚未弯曲时采收;以提高蒜薹产量为目的时,可在蒜薹高出最后一片叶鞘口15cm左右,上部向下弯曲时采收。
以上就是关于秋播大蒜的12个技术要点的介绍了,秋季是大蒜播种的黄金时期,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关于秋播大蒜的12个技术要点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