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茄子缺素症及防治
惠农网·农技学堂
10701人阅读
不了解的朋友如果第一次听到玫瑰茄这个名词,是不是和小编一样以为是一种长得像玫瑰的茄子,其实玫瑰茄是一种中药材,味道酸,可以解酒和降血压等。玫瑰茄怎么种?下面由惠农网小编为您带来!
1 特征特性
玫瑰茄为热带植物,适宜在热带、亚热带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具有喜温、耐旱、适酸的特性。对土地适应性广,无论山地、丘陵、平原均可种植。在漳浦县种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所需积温5402℃,种子发芽适温16-18℃苗期生长适温为20-28℃,蕾期适温为25-28℃开花至成熟期要求日均温度为23-25℃,全生期所需光照为1385小时。
1.1植物学形态特征
玫瑰茄株高1.5-2m。茎淡紫色;叶互生,下部叶卵形而不分裂,上部叶掌状三深裂,叶柄长2-8cm;花单生于叶腋,花萼杯形紫红色,疏生粗毛及刺,花冠黄色,直径6-7cm;蒴果卵球形,种子多枚,肾形。
1.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玫瑰茄为热带植物,生长在北纬30度以南,海拔600m以下的丘陵与平地。适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具有喜温、耐旱、适酸的特性。对土地适应性广,无论山地、丘陵、平原均可种植。在漳浦县种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所需积温5402℃,种子发芽适温16-18℃苗期生长适温为20-28℃,蕾期适温为25-28℃开花至成熟期要求日均温度为23-25℃,全生育期所需光照为1385小时。
2 种植技术
2.1园地选择与整地: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酸性红壤、赤红壤或沙质壤土种植较好。每亩施土杂肥1500kg或钙镁磷肥100kg做基肥,施后翻耕,耙细整平。
2.2播种:适宜种植季节为“谷雨”至“立夏”。采用直播或点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株行距为50cm-70cm×100cm,每亩种植900-1000 穴(早熟种可以密些,晚熟种可以稀些),每穴播种5-6粒种子。播种后保持田间湿润,利于出苗。
3 田间管理
3.1适时间苗、中耕:幼苗长15cm高时就要进行第一次间苗和补苗,每穴留2-3株,第二次间苗于苗高25cm时进行,每穴留1-2株壮苗,缺苗的可移苗补植。苗高30cm,结合追肥培土,适时进行中耕2-3次。当苗长至100cm高时要进行打尖,促使枝壮、花多、萼肥。
3.2肥水管理:除施足基肥,还应适时追肥。当苗高25cm或移栽后半个月要进行第一次追肥以促分枝的生长,每亩施尿素10-15kg;第二次在8月份现蕾前后进行,每亩施腐熟饼肥或复合肥50-100kg或人粪尿1000-1500kg,施后盖土,以促花蕾形成和开花结果。玫瑰茄结蕾期遇干旱易造成落花落蕾,旱期应做好灌水,以利提高产量,阴雨天气注意开沟排水。
4 病虫害防治
玫瑰茄主要病害为白绢病和根颈腐病。白绢病发病时期多为6-9月份,发病初期根变色、腐烂,叶片退绿发黄,后期向上侵染主茎,高温高湿天气茎基部可见到白色菌丝包绕,皮层与木质部发黑干腐,最后植株枝叶枯萎。
防治措施:实行轮作;发病初期拔除发病中心病株,并撒施石灰粉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浇施根部土壤;根颈腐病发生时呈现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根茎部腐烂,外皮纵裂,内部纤维外露,缢缩变细,全株枯萎。防治措施: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分钟;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主要害虫有蚜虫、卷叶虫、地老虎、蝼蛄、蟋蟀等,可采用乐果或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撒毒饵诱杀或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毒杀。
根颈腐病发生时呈现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根茎部腐烂,外皮纵裂,内部纤维外露,缢缩变细,全株枯萎。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分钟;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5 采收
一般在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植株叶片变黄,花萼肥厚,口感酸甜,籽粒变硬呈褐色时适宜采收。采摘时选晴天进行,采回的果先晒或摊晾1-2小时,使花萼失水形成离层,然后剥离花萼与果实。剥离的花萼要选择干净场地及用具晾晒,晒干后的产品要选用干净的袋子密封包装。玫瑰茄具有酸性,很容易霉变,要及时晾晒。
以上关于玫瑰茄的种植管理技术,惠农网小编就为大家说到这,如果后期您还想了解更多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惠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