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鱼病高发期,养殖户该如何预防?
惠农网·农技学堂
2613人阅读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等导致渔业养殖的收益取不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四种渔业新型养殖模式。实现渔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鱼菜共生模式
鱼菜共生是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传统水产养殖中,鱼类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氨氮含量增加,毒性增大等问题,使用了鱼菜共生模式,含有氨氮的水可以被用来帮助蔬菜根系的生长,满足蔬菜对氨、磷的高需求,不仅可以改善鱼类品质,还可收获蔬菜,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鱼菜共生模式技术要点:最好选择适合水生的经济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和竹叶菜等。
1、直接漂浮法:这个最简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的过滤,再循环利用作为滴灌湿地种植植物的营养液,经由蔬菜吸收后又从湿地经水生植物净化水,再次返回养殖池,形成闭路循。
3、养殖水体直接与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栽培容器,经过滤后废水又返回养殖水体。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是分离式共生。所谓分离式共生就是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经农田土壤植被等处理后,再从另一端返回到养殖池。
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的稻鱼、稻蟹、稻鳖、稻虾(小龙虾)等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要点:
1、挖养殖沟:四周开挖养殖沟,一般宽4-6米,深1.2-1.5米,外围筑底宽4-6米,高1-1.2米,结顶2-4米的圩堤,配套灌排设施,灌排分开,一般水稻种植占地比例60%-80%。
2、筑建隔离带:基地距周边农田及交通道路间利用自然条件或人工设施设15米以上的隔离带,防止非生产人员、其他生物、非有机物品进入基地、也防止相邻农田的农事操作对有机食品基地造成影响。
3、独立排灌系统:有机稻田建立独立的排灌系统,并实行灌排分开,灌溉水引自自流河,无交叉污染,与常规地块有严格的隔离措施,确保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4、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鱼苗养殖注意
1、消毒:养鱼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清田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生石灰有改善ph值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对鱼种进行消毒可通过疫苗注射,然后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
2、日常管理: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深,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发蔸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cm。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10cm以上。一般稻田因保水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高温季节需每周换水一次,并注意调高水位。平时经常巡田,清理鱼沟鱼溜内杂物。
水稻栽培技术
1、栽插要求:育苗移栽,早播早栽,一般在4月25日左右播种,5月25日左右移栽,栽植方式采取稀行大棵,行距9寸左右,以便利于鱼、虾、蟹在田间的活动。
土壤培肥技术。冬季种植绿肥,逐年培肥土壤。辅以有机肥一次基施技术,即在稻草全量还田、绿肥翻埋沤制的基础上,每亩施用自制的有机肥1000公斤或者250公斤小榨菜饼沤制的饼肥,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充分发酵混匀后每亩每次100-150公斤每亩。
2、水稻病虫草害控制技术: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通过水位的调节,控制草害和部分虫害,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以水控草、以水控虫的目的。三是通过鱼虾在田间的活动,取食杂草、螟虫、稻飞虱、病菌菌核等,达到以渔控草以渔控虫以渔控病的目的。四是辅以频振式诱虫杀虫灯、生物农药、人工除草抹卵等措施控制病虫害。五是利用换茬轮作、冬翻冻土、春耕耙地、减少杂草种源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土壤害虫和病源生物。坚决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植物激素。
三、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
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可以通过多级净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基本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另外,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工湿地作为净水核心与养殖池塘合理配比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养殖系统对于水体及土地资源的依赖性,有效解决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大大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部水质稳定,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并可有效防止因外源性引水而造成的病害传播及污染物的引入,改善养殖品种的品质,提高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对于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四、循环水养殖模式
循环水养殖水质好,能够给鱼类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流速、水温可以随时调控到最适宜鱼类生长的温度,一年可以养3、4茬鱼,较高的养殖密度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
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1、根据养殖场的地势选址。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降低投资。
2、确定系统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养殖废水的量来确定,可选择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根据理论或经验而定。/4、选择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