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有哪些病害?怎么防治?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惠农网·农技学堂
26735人阅读
一、中国核桃生产概况
中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比较广,但核桃良种化栽培起步较晚。我国核桃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低谷期,恢复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主要阶段。建国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核桃生产以实生苗繁殖为主,产量低,总产量在10万t以下,70年代末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下降,产量一度跌至5万t。1980~1990年进入恢复发展期,通过了良种选育、杂交育种、引种驯化等方式,评定出我国首批早实型核桃新品种16个,引进国外核桃优良品种20多个,并在全国积极推广新品种,到1990年面积达到6.8万hm2,总产量14.96万t。90年代后,优良品种普及率和管理技术显著提高,核桃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到1991年达7.52万hm2,首次超过美国的7.33万hm2,成为世界核桃第一种植大国,但核桃总产量为15.16万t,而美国总产量为23.50万t,1995年达到23.07万t,成为世界核桃第一大国。据FAO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核桃收获面积达到44.03万hm2,总产量达160.24万t,分别占世界的44.30%和46.30%。1991~2014年,我国核桃收获面积增长了4.86倍和9.57倍,年增长率分别达到7.99%和9.57%,成为世界核桃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中国核桃生产中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核桃生产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但是同世界其他核桃主产国相比,我国核桃还存在一些不足。不足原因介绍如下。
1、良种化程度不高,品种混杂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培育出了“岱丰”、“金薄香1号”、“冀丰”、“云新”、“鲁香”等几十个核桃新品种,但是苗木市场价格偏高,“岱丰”、“金薄香1号”等优良品种价格都在6元~9元每株,而我国核桃种植区多为贫困山区,面对高价的良种苗,农民为减少成本,依然采用实生苗种植,导致核桃良种化程度较低。同时,核桃在良种使用中,存在品种混杂,盲目引种等问题。
2、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核桃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如在嫁接技术上,美国和法国非常重视砧木特性的研究,嫁接机械化程度高,而我国普遍采用人工嫁接;在管理上,核桃园施肥方式简单,灌溉系统落后,一些地区仍然靠自然降雨,美国核桃生产普遍采用叶面营养分析指导配方施肥,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在管护上,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导致我国核桃平均单株产量为1.5 kg左右,单位面积产量540 kg·hm-1,仅为美国的15.3%,差距很大。
3、种植零散化,集约化程度低
近年来,世界各国核桃种植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如美国加州的核桃园管理集约化程度仅次于柑桔。而在我国自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地大量集中在各个农户手中,核桃种植以个体农户种植为主,经营单位过于零散,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三、提升策略
1、提高良种补贴标准,精简良种
为了提高我国核桃良种使用率,特别是要让贫困地区的林农能用得起核桃良种,今后要提高核桃种苗补助标准,针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补助标准。为了解决核桃品种混杂的问题,法国、美国等国家积极精简良种,如法国曾经采用过100多个品种,目前只保留和发展7个,美国的主栽品种仅有强特勒、哈特利、希尔、维纳、土莱尔、豪沃迪6个良种。因此,在积极培育良种的同时,要精简良种数量,推广区域化良种。
2、坚持科技兴产,提升管理水平
在积极研究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的同时,各地要成立技术指导机构,为当地林农开展核桃标准化栽培培训,积极推行种苗良种化、繁殖无性化、灌溉设施化、管理科学化、采收机械化,鼓励建立高标准种植示范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引领林农转换思想,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3、鼓励发展核桃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
针对我国核桃种植“零”、“散”、“小”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突出的特点,鼓励发展核桃合作社,实现核桃栽植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规模转变。同时针对我国核桃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特点,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对现有核桃品牌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的“拳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