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定植前怎么消毒?这三个步骤不能少
惠农网·农技学堂
6302人阅读
现在采取无公害、绿色环保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亟须解决的问题。生产上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值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防治,物理防治,科学规范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从而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无公害、绿色化目标。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早良种
不同各类的蔬菜或同种蔬菜不同品种, 遭受同一种病虫危害的程度不同, 甚至差别很大, 有的很少危害, 有的则严重危害, 这是蔬菜的一种生理学特征, 即蔬菜的抗病性和抗虫性。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少施药或不施药, 是防治蔬菜病虫害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
1.2 轮作换茬
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块地的大棚内连续多年种植易发生连作障碍, 病虫害加重, 要进行轮作换茬。换茬要注意不宜种植同科蔬菜, 如番茄与辣椒都属茄科类蔬菜, 若前茬为番茄, 后茬的辣椒死苗就严重, 病虫多, 生长不良。各种不同科蔬菜实行2~4年轮作换茬, 都有减少或减轻病虫害的明显效果。在生产上黄瓜、茄子要间隔4年以上, 番茄、辣椒、甘兰、菜豆等间隔3年以上, 菠菜、韭菜、葱等需隔1年以上。
1.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作物具有适当的单株营养面积和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使植株生长健壮, 抵抗病虫的能力强, 产量也相应提高。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防止栽植过密, 造成棚内郁蔽, 光照不足, 使植株生长瘦弱, 从而有利于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1.4 深耕晒垡
结合高温闷棚土壤深耕后结合高温闷棚杀死其中的病菌虫卵, 减轻后作蔬菜的病虫危害。在夏秋季节, 前茬蔬菜收获后, 利用大棚装置期, 将土壤深耕曝晒3~5d, 随后盖膜闷5~7d, 使棚内最高温度达70℃, 可有效杀灭棚内及土壤地表耕层的病菌和害虫。
1.5 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和地膜覆盖栽培
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提高地温, 增强通风透光能力, 促进根系生长, 防止田间积水, 减轻病虫发生。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温保墒, 减少水分蒸发, 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促进早熟, 提高产量和效益, 抑制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 同时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
1.6 合理肥水管理
合理肥水管理是田间管理的中心环节, 肥水管理失调是蔬菜生长不良, 从而诱发病虫害的重要原因。肥水过多, 田间流式过大, 植株易徒长, 组织柔嫩往往招致许多病虫的发生和危害;肥水不足, 气候干旱, 也有许多病虫易于发生危害。因此要合理肥水管理,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根据蔬菜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 补施化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防止超量偏施氮肥, 从而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施用有机肥时必须要充分腐熟, 未腐熟的有机肥含有病菌及寄生虫, 易对蔬菜污染和危害, 使植株的抗病性降低。
1.7 清洁田园
这种方法指在蔬菜生长期间及时把病虫、病枝、病果等摘去, 集中烧毁或深埋, 减少或避免病菌在植株生长期间相互传染或蔓延。蔬菜收获后要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株残体连根清除干净, 带到棚外, 在远离大棚的地方销毁或深埋, 减少病虫侵染源。
1.8 采取滴灌技术
设施蔬菜滴灌可避免由于水分传播病虫的弊端, 同时还可降低土壤和空气相对湿度, 提高地温和气温, 减少肥水下渗, 提高肥效。而且能够使蔬菜个体发育健壮, 群体抗性强, 可为植株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物理防治
2.1 晒种、温汤浸种
在播种前, 选择晴天将蔬菜种子晒2~3d, 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减少发病。蔬菜种子一般用55~60℃温水浸种10~15min, 浸种时应不断搅拌, 使种子受热均匀。温汤浸种能起到对种子的消毒杀菌作用, 预防苗期发病。
2.2 防虫网阻隔害虫
在温室、大棚的上风口覆盖防虫网, 可以阻隔害虫, 防止害虫迁飞。一般使用20~30目的防虫网就可防止如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以及蚜虫、潜叶蝇等害虫的侵入。利用防虫网可有效预防害虫发生, 减少农药使用量, 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
2.3 银灰色膜驱避害虫
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向性, 通过在棚室通风处悬挂银灰色的薄膜条, 或将银灰色薄膜覆盖于地面, 驱避蚜虫、烟粉虱等, 可收到较好的避蚜效果, 减轻蔬菜病毒病的发生。
2.4 利用诱杀技术杀灭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杀灭害虫。如利用黄板放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还可利用糖醋液、黑光灯、鲜草诱捕, 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等。
3 生物防治法
3.1 以虫治虫
即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方法, 如利用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类。在温室、大棚内采用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烟青虫等害虫;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甜椒或黄瓜蚜虫等。
3.2 应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
利用苏云金杆菌 (BT) 可以防治蔬菜上多种鳞翅目害虫;应用农用链霉素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等;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应用多角体病毒感染粉斑夜蛾、烟青虫等害虫;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
3.3 应用植物源农药防虫
利用艾叶、南瓜叶、黄瓜蔓、苦瓜叶等浸出液对水喷雾可防治多种蔬菜病虫害;利用辣椒、烟草浸出液对水喷雾, 可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
3.4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干扰害虫发育和新陈代谢, 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农药对人畜毒性低, 对天敌影响小, 对环境无污染, 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
4 化学防治法
4.1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和施药方法
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先选用粉尘剂、烟剂,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生产中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选用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 如阴雨天则宜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 可有效降低设施内湿度, 减轻病虫危害。
4.2 适时对症用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害虫低龄幼虫期施药, 做到适时用药, 以减少用药量, 提高防治效果。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 有害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各不相同, 针对不同病虫害各类和病害侵染危害特点选择对路农药十分重要。如杀虫剂中的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 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无效;杀菌剂中的甲霜灵对霜霉病有效, 防治白粉症或细菌性角斑病则无效。因此, 只有对症选准用药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3 轮换和交替用药
长期用同一种药剂防治病虫害, 容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 连续使用数年, 防治效果会显著降低。轮换和交替用药是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对于杀虫剂, 应选择作用机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各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 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或者将不同杀菌机制的内吸杀菌剂交替使用。在生产上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可以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 充分发挥农药药效。
4.4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 规范使用药剂。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在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收获, 尤其是瓜果菜类, 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一般在夏季气温高, 农药毒性消失较快, 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5~7d, 春秋季至少7~10d, 冬季应在15d以上。
4.5 正确混合用药
在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 要正确复配农药, 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扩大防治范围。但实际应用中农药并不可以任意混合, 在施药前要掌握药剂的理化性质, 相同性质的药剂可以混合, 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不可混合, 混合容易发生分解、沉淀, 影响药效。在生产上要正确混合用药, 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关于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就讲到这,希望各位菜农朋友能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