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虫鱼病的防治措施
惠农网·农技学堂
8932人阅读
池塘水产养殖能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对水产品数量持续增加的需求。目前,种养结合的生态修复方法是解决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举措,其中以稻田对各种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在此背景下,有专家通过多年试验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于水产养殖池塘“稻-鱼”共生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模式。
1 “稻- 鱼”共生水稻栽培模式
“稻-鱼”共生水稻栽培模式是在池塘进行正常水产养殖的前提下,以浮床为载体在池塘水面进行水稻种植,将传统池塘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新型水稻种植模式。由于池塘内水稻生长全程以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作为养分,因此,对由于饲料和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物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2 “稻- 鱼”共生水稻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2.1浮床制备及池塘布局
选择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作为浮床载体。XPS 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该结构使XPS板具有吸水性极低(几乎不吸水)、热导系数低、抗压性和抗老化性高等特点。“稻-鱼”共生水稻栽培中所用XPS 板宜选用规格为1.2m×0.6m×0.05m的板,根据水稻种植密度可在每块XPS 板上均匀开圆孔10、15、18、21个,圆孔直径为13cm。选择直径适宜的塑料钵装入栽培基质后放置于XPS板的圆孔中。
要求池塘深度为2.5m以上、水深1.5~2.5m,一般池塘水面的15%~20% 可用于铺设XPS 板作为浮床并种植水稻。将XPS 板(横向或纵向)整齐放置后用尼龙绳相对固定,形成宽度为0.6 m 或1.2m 的水稻种植小区,各小区之间预留空间作为后续的秧苗栽插、管理及稻谷收获的通道。
2.2栽培基质选择
每年4月下旬左右,池塘水温较低,鱼料投喂相对较少,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为保证水稻苗期有充足的养分,可选用池塘底泥作为栽培基质。利用池塘底泥,不仅能为秧苗生长提供养分,还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3水稻品种选择
由于池塘浮床水稻仅固着于塑料钵中的少量泥土上,水稻生长后期容易因“头重脚轻”而倒伏,因此,“稻- 鱼”共生水稻栽培时应选择株高中等、根系发达、活力强、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水稻品种,同时还应兼顾分蘖力、产量、米质、抗倒性、耐低肥等的品种。根据筛选试验结果,推荐“万优66”“丰优香占”“宜香优2115”等品种作为重庆地区“稻-鱼”共生水稻栽培的品种。
2.4栽培方式
水稻栽培方式可选择传统育秧移栽和人工直播两种方式,移栽可以确保秧苗质量、基本苗数及种植均匀度等,进而提升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直播则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
由于旱育秧移栽后,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暴发力,根系优势明显,新根发生数和长度等性状极显著高于湿润育秧,有利于水稻生长后期的抗倒及干物质积累。因此,池塘浮床水稻种植时推荐使用旱育秧移栽方式。
采用直播时,应当选用池塘底泥作栽培基质,播种时应保持基质为水分充足的稀泥状,且基质在花钵中的高度不宜高出水平面,以免后期基质失水影响水稻种子萌发。水稻种子宜经过消毒催芽后直接嵌入栽培基质中,每个花钵播2~3 粒即可。
2.5栽培密度
由于水稻秧苗生长前期水产养殖池塘水体中的肥力不够,易造成水稻前期分蘖不足及后期有效穗数偏少。鉴于此,移栽或直播时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增加基本苗数来增加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试验,当每块XPS板开孔数为21个、秧苗栽插密度每667m2为19454穴时,稻谷每667m2产量可达500kg左右,比每块XPS板开孔10、15、18个的产量明显提高。
2.6病虫草害防治及管理
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以池塘水体中的养分为营养物质,不需要额外施用任何肥料。同时,为保证池塘养殖水产品的绝对安全,不能施用任何化学药剂对水稻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但由于浮床种植小区间隔较大,通风透光性较好,稻瘟病等病害近乎零发生。对螟虫等害虫可通过安装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此外,使用池塘底泥作为栽培基质可显著降低杂草危害。
2.7实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可利用渔船或人工将浮床牵引至池塘边对水稻进行收割,并及时晾晒稻谷并保存。
3 效益分析
3.1直接经济效益
“稻- 鱼”共生模式下,水稻每667m2产量为500kg,按无公害稻谷8元/kg 计算,扣除种子每667m2投入30元、浮床每667m2投入1200元、人工每667m2投入300元,每667m2稻谷可净收益2470元。
3.2间接经济效益
“稻-鱼”共生模式可改善水质,减少鱼病发生,降低防治成本,每667m2用药成本约减少150元;水质的改善,能提升水产品质量,间接提高了水产品价值;此外,可避免或减少池塘换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较大幅度地节约水资源。
3.3生态效益
“稻- 鱼”共生模式可以净化养殖水体,减少面源污染,有利于促进重庆东北地区的水源保护工作。
4 结语
“稻-鱼”共生模式下的浮床水稻种植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减轻面源污染。
(2)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3)水稻种植全程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可提升大米质量。
(4)池塘种稻可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当地水稻总产量。
(5)池塘种稻在对养殖水体进行有效净化的同时,各种养分也得到了循环利用,实现了池塘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该技术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以上就是对该技术模式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的全部总结,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促进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