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葡萄如何管理?这几大防寒措施果农必看!
惠农网·农技学堂
6561人阅读
种植过葡萄的果农都知道,葡萄结果早,经济效益高,但容易受病虫害危害,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讲解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S2015-01) ;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基金项目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 豫北地区葡萄病虫害发生概况
近年来河南省豫北地区葡萄病虫害多、 发生重、扩散快,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豫北地区葡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绿盲蝽、透翅蛾、锈壁虱、短须螨等,在防治上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防治。
2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2.1 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病菌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花梗、幼果等幼嫩组织,染病初期呈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病斑最后变褐焦枯,导致病叶提前脱落。嫩梢、花梗、叶柄发病后产生黄褐色凹陷病斑,潮湿时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梢生长停滞、扭曲或干枯死亡。
2.2 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借风雨传播,主要危害葡萄的幼嫩组织。幼果染病后在果面上产生鸡眼状病斑,病斑中部产生小黑点,后期病斑硬化,凹陷龟裂呈疮痂状。病斑多时覆盖整个果粒,病果畸形,小而酸。幼叶染病,在嫩叶上产生红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病斑,后期病斑穿孔。新梢感病病斑长椭圆形,后期病斑凹陷龟裂,严重时病斑成串,使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2.3 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主要危害果实、果穗和穗轴,发病严重时也危害叶片。果实发病,先发生在穗轴、分枝穗轴或果柄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褐色、水浸状扩大后使以上部位腐烂,果穗或小穗脱落。果粒基部变褐腐烂,果面潮湿时溢出白色分生孢子,病果失水变成暗褐色,僵果、病果易脱落。叶片发病,叶缘形成褐色至红褐色大型病斑,微具轮纹。枝蔓上病斑为梭形、褐色,产生小黑点,后期病斑纵裂枯死。
2.4 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高温、高湿和有雨、雾、露水时发病重,主要危害果实。 果实发病初期,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表面生轮纹排列的小黑点,造成果实软腐脱落。
3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3.1 绿盲蝽
葡萄绿盲蝽一年发生 4~5 代,第一代危害最重,5 月上旬新梢展叶期到达危害高峰,对叶片危害极大,直接影响葡萄正常生长。到了 5 月底 6 月初成虫从葡萄上飞到杂草、棉花或其他果树上危害。 8 月下旬出现第四代或第五代成虫, 10 月上旬产卵越冬。葡萄绿盲蝽在葡萄上主要危害叶及幼果,吸食幼果汁液,使果面产生黑褐色斑点,抑制果膨大。
3.2 透翅蛾
透翅蛾以初孵幼虫从叶柄基部及叶节蛀入嫩茎再向上或向下蛀食,有时呈瘤状,枝条受害后易被风折而枯死,同时主枝受害后会造成大量落果,造成经济损失。
3.3 锈壁虱
锈壁虱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嫩梢、 幼果及花梗。 叶片受害初叶背面产生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病斑,背面病斑凹陷处密生一层毛毡状白色绒毛,并由白色变为茶褐色,最后变成暗褐色,病斑边缘常被较大的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严重时病叶皱缩、变硬,表面凹凸不平。
3.4 短须螨
短须螨喜欢在绒毛较短的品种上危害,如玫瑰香、佳利酿等品种。 短须螨以若虫、成虫危害嫩梢、叶片、幼果等,叶片、嫩梢受害后呈现黑色斑块,严重时焦枯脱落,果粒被害果皮变成铁锈色,粗糙易裂,影响产量和品质。
4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4.1 农业防治
葡萄采收后落叶前,在行一侧距离基部40~50 cm 处开沟,沟深 30~40 cm ,沟施腐熟的有机肥 2 000~3 000 kg ,施肥后覆土灌水;冬季修剪清园,剪去病虫枝条,减少病虫源;葡萄萌芽期清除园内及周边杂草,减少绿盲蝽等害虫的虫源基地和滋生地。
4.2 生态防控
在葡萄园行间生草,营造良好的葡萄适生环境,保墒、培肥土壤,降低葡萄日灼、气灼病害的发生率;在去袋前 7~14 d 开始将行间生草翻入土中作为绿肥,培肥土壤;采取自然生草,多次修剪,保持行间不裸露,达到生态防控的目的。
4.3 物理防治
在葡萄园内安装杀虫灯,诱杀金龟子、鳞翅目害虫;在葡萄行间悬挂黄色、蓝色诱虫板,诱杀蚜虫、飞虱、果蝇、蓟马等害虫;推行套袋技术,减轻农药残留,降低病虫危害、日灼病、气灼病和药害的发生。
4.4 生物防治
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多氧霉素等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4.5 安全化学防治
以预防病害发生为主,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尽可能的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绿盲蝽、蚜虫、飞虱时,优先选用吡虫啉、甲维盐替代氧乐果、毒死蜱等农药;霜霉病等病害防治时,选用杜邦易保、拿敌稳、安泰生等安全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