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牛红眼病高发怎么办?牛红眼病防治方案介绍
惠农网·农技学堂
3728人阅读
奶犊牛的成活率不好控制,管理不当就非常有可能造成成活率极低。奶犊牛一般指出生为0到6个月左右的小奶牛,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非常关键。
一、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喂管理
母牛妊娠后期(即妊娠最后一个月)的营养供给,除满足母牛自身的需求外,还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泌乳营养的需要。然而,母牛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加快,挤压牛胃空间,母牛采食量因腹腔容积的限制而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所以,母牛妊娠后期的饲料供应要求充足且做到营养搭配合理:精饲料改为颗粒饲料,必要时可以在精饲料配制中添加麸皮、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钙、磷、锌、硒等矿物元素。精饲料推荐配方:玉米60%、豆粕24%、麸皮10%、预混料5%、食盐1%。粗饲料以青贮玉米、苜蓿草为主。精、粗饲料的用量比例为3∶7。
母牛妊娠后期的日粮供给量应为母牛体重的2.0%~2.5%。同时,适当增加母牛运动量,避免生产时出现难产。
二、初生犊牛的护理
初生犊牛离开母体后,周围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犊牛在母牛体内依靠母体胎盘血液供给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而出生后是靠自身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呼吸;二是犊牛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中,出生后会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三是犊牛出生前生活在母体恒温环境中,出生后要靠中枢神经进行自身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掌握初生犊牛的生理特点,做好其护理工作,才能确保犊牛成活率不受影响或有所提高。
1. 清理黏液
犊牛出生后如果不呼吸或呼吸困难,通常与难产有关,必须先清除犊牛口、鼻、耳中的黏液,使犊牛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倒提犊牛几秒钟使黏液流出,然后用人工方法诱导犊牛呼吸。另外,刚出生的犊牛对外界环境很不适应,容易引起感冒,所以出生后应尽快清除附着在犊牛身体上的黏液,并及时擦干被毛。
2. 消毒脐带
在清除犊牛体躯上的黏液后,脐带往往会自然扯断。如脐带尚未自然扯断,应进行人工断脐。方法是:在距离犊牛腹部6~12厘米处,用消毒过的剪刀将脐带剪断,并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再将脐带断端用5%碘酊充分消毒,切忌将药液灌入脐带内,以免发生脐带炎。
3. 及时喂足初乳
初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各种营养,所以初乳是新生犊牛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犊牛出生后在30~50分钟内吃上母牛初乳,可保证犊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注意初乳摄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犊牛人工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1. 犊牛舍的消毒
犊牛从产房转入犊牛舍之前,要对牛舍进行彻底消毒。首先清除舍内的粪、尿及草料;用高压水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他设施,直至洗涤液透明为止。牛舍经水洗、干燥后,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如0.5%~1.0%菌毒敌溶液、0.2%过氧乙酸溶液、5%氨水等。如牛舍有封闭条件,可关闭门窗,用40%甲醛溶液(每立方米空间用14~28毫升),加7~14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2~24小时,然后开窗通风24小时。
2. 犊牛舍的温湿度
从产房转入犊牛舍后,由于犊牛体温调节能力差,犊牛舍可根据当地温度情况,第一周与产房温度保持一致,控制在13~22℃。定期观察温度是否合适,如果犊牛扎堆,说明犊牛舍温度偏低,将温度调节到犊牛均匀分散开为准。犊牛舍的湿度控制在50%~60%即可。
3. 断乳
为了减少犊牛的培育成本,尽可能提前断乳。由于犊牛第三天就开始补充颗粒精饲料和优质青(蔬菜)干草,犊牛的消化机能得到提升,当采食的精饲料和青(蔬菜)干草能够满足犊牛自身的营养需要时就可以断乳。根据体重大小,犊牛每天采食精饲料达到体重的1.5%时(0.8~1.5千克/天)即可断奶。
4. 人工哺乳
犊牛出生后很快与母牛分开饲养,不能由母牛哺乳,这时就要进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要求做到“五定”,即定时、定量、定温、定人、定点(地点)。每天饲喂3次,早晨、中午、晚上各1次;按犊牛体重的20%饲喂初乳(母牛产下犊牛后7天内的母乳)或常乳(母牛产下犊牛从第八天起以后的母乳)。初乳和常乳的温度要控制在37.5~38.5℃。
5. 补充饲料
为了让犊牛尽快适应环境和锻炼其消化机能,犊牛出生3~7天后,应开始补充精饲料10~15克和优质粗饲料20~50克。可在奶桶旁边放置一个料桶,里面投放颗粒精饲料;或将少量优质青草,如干燥、无霉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苜蓿、黑麦草或羊草放入犊牛栏中供犊牛自由采食。1~2月龄时适当补充精饲料100~120克,青贮、微贮玉米秸秆饲料200~300克。禁止饮用冰渣水。
6. 饮水
1周龄内的犊牛一般不需要单独供给饮水,初乳中的含水量基本能够满足犊牛的需求。1周龄后,由于犊牛新陈代谢能力逐渐增强,常乳中的水分已不能满足其需求,这时就要补充水分。检查犊牛舍内的自动饮水器出水量是否正常,保证犊牛正常饮水;或者在饲喂犊牛的奶桶旁边放置水盆或水桶,供犊牛自由饮水。水温保持在30℃以上。
四、犊牛常见疾病防控
犊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结核病、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病)、大肠杆菌病(犊牛白痢)、沙门氏菌病(犊牛副伤寒)、梭菌性疫病(猝死症)、布鲁氏菌病、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脐带炎等。病毒性疾病主要有口蹄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恶性卡他热(近年从国外引进牛中发生的疾病)、乙型脑炎等。寄生虫病主要有牛新蛔虫病、牛片形吸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要想控制和减少犊牛疾病的发生,就要健全牛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净化牛场环境,加强犊牛饲养管理,阻断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入,提高犊牛群机体免疫机能,最终达到避免和预防犊牛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疾病的目的。
1. 加强环境消毒
包括犊牛舍外环境和内部环境消毒。舍外环境每周用2%氢氧化钠喷洒1次,内部环境用双季铵碘2000倍稀释液消毒。双季铵碘3000倍稀液用于牛舍、机械、饲养器具的消毒;10 000~20 000倍稀释液用于牛场储水塔、饮水器的消毒。
2. 抓好引种工作
牛场引种是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奶牛产奶性能、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引种时如果选择的种牛场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不能有效净化,引进的种牛就可能是带菌(毒)牛,极易导致本牛场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失败。引种前应对牛群进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采样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才可引进。
3. 做好饲养管理
执行“全进全出”科学饲养方式。定时、定量饲喂,每3~5天定期运出1次粪便。犊牛岛饲养,每岛饲养1只犊牛;犊牛舍饲养,含犊牛卧床、饲养走廊、运动场,每只犊牛占地面积15米 2 。
4. 及时免疫预防
冬春季节对犊牛危害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口蹄疫、冠状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性腹泻。
①口蹄疫免疫
口蹄疫免疫前进行母源抗体检测。如果母源抗体较低,1月龄首免O型口蹄疫疫苗,30天后二免;如果母源抗体达到标准,2月龄首免O型口蹄疫疫苗,30天后二免。
②冠状病毒性免疫
母牛产前30天免疫注射冠状病毒疫苗,犊牛出生10日龄免疫注射冠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防止犊牛的冠状病毒性腹泻。
③大肠杆菌病
犊牛急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在出生24~96小时内发生,死亡率高达80%~100%。防控措施:母牛产前1个月防疫本场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疫苗;犊牛出生后5~7日龄,免疫注射本场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疫苗。
如果已经发生大肠杆菌病,患病犊牛可按体重内服5.0~7.5毫克/千克庆大霉素,或按体重肌内注射2.2毫克/千克,每天2~3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以首次按体重内服200毫克/千克磺胺二甲氧嘧啶,之后按体重服用100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治疗效果明显。
来源:《科学种养》
作者:陈直 白献晓 蔺萍 王治方 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