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早期发现稻蓟马
惠农网·农技学堂
4091人阅读
大力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有利于培育新型水稻生产主体。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一、选择苗床,做好播前准备
1、选好苗床地。苗床地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翻耕过的稻田土。
2、配好营养土,搞好土壤消毒。每亩准备营养土60-80千克,营养土配制比例为过筛细土:敌克松:复合肥:壮秧剂=1000:0.2:0.5:0.5。营养土选用菜园土或者秧母田表土,切忌选用生土或者潮沙泥,如果营养土比较肥沃,可以不添加复合肥。选择含量50-60%的敌克松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准备盖种土20千克,盖种土用营养土同等比例的敌克松消毒。
3、做好秧厢。厢面宽度1.4-1.5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围边沟深0.25米。做到厢面平整,沟深、沟直。
二、选用中早熟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由于水稻机械化插秧生育期相对延长,为保证水稻安全抽穗、灌浆结实,应选择生育期145-148天已经在我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品种。推荐品种为:国丰一号、和优66、川作6优177、德香4103等。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晒种1-2天后进行浸种,浸种1-2天后进行盐水选种,捞出病粒、空壳,并用清水冲洗种子,然后用50%适乐时300-500倍液拌种。
三、搞好规划布局,实行集中成片种植
由于机械化插秧有其自身的生理特性,生育期相对“两段秧”要推迟7天左右,后期管水和病虫害防治时期与常规插秧不一致,各乡镇实施机插秧应以村或组为单位,选择水源条件好、面积相对集中的区域。
四、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选择中早熟品种,机插秧适宜播种期为3月28日-4月5日。播种时,营养土的厚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搞好精量播种,保证每平方厘米成苗1株以上;播后撒上盖种土,营养土及盖种土总厚度控制在2-2.5厘米。
五、搞好秧苗管理,提高秧苗素质
1、加强肥水管理。机械化插秧采用高密度毯状育秧技术,在追肥上应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播种后10-14天视苗情每隔5-7天用尿素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量控制在2-3克/盘,追肥3-4次。水的管理:基本原则是保持厢面湿润,水越浅越好,充分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若秧苗出现缺水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水一次。
2、搞好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青枯、立枯病和一代螟虫。①防治立枯病、绵腐病使用50%-6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②若遇出苗不整齐,应用海精灵兑水喷雾,可促使后出苗的幼苗生长快,先出苗的长得壮。③秧田防治一代螟虫,一定在栽秧前3-5天用药,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2000盘)用1200ml或每亩用25%垄歌(氟虫酰铵)600克兑水喷雾。
3、控制秧苗高度。为适应现有各型插秧机有效作业,最适秧龄期40天左右,秧苗高度20-25厘米。控制方法:在三叶期(播种后15-20天)用含量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药兑400克水,选择晴天下午无露水时均匀喷施,每亩(2000盘秧苗)用药100-110克,根据秧苗长势可在5-7天后(或栽前7-10天)以同样用量再喷施一次。
六、规范插秧技术,提高栽插质量
1、提高整田质量,施足底肥。整田的基本要求是田平、浅水适合机械化插秧。整田时应先炕田1-2天,再灌水泡田。整田采用旋耕机耕作或用水田埋草驱动耙作业,要尽量浅耕,达到地表平整。整好田后,水面控制在3厘米以内,自然沉实1-2天后进行插秧。在整田的同时施足底肥,底肥用量及方法与常规栽插一致。
2、搞好机械调试,加强机手培训,规范田间操作技术。栽前对插秧机进行检修、调试,确保插秧机械技术状况良好。通过对机手进行操作培训及插秧技术指导,规范田间插秧操作技术,提高栽插质量。田间插秧应做到:插直、插浅、不重插、不漏插,尽量减少机械对秧苗的损伤。一般栽插规格为4寸×9寸,亩植窝数1.6-1.8万窝,亩基本苗控制在2.5-3.5万苗,对栽后基本苗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补苗。
七、加强栽后管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1、加强肥水管理。加强栽后管理是促栽后成活快、早分蘖、多分蘖、分大蘖、成大穗的关键。管水:前半个月坚持寸深浅水灌溉,忌淹深水;提早晒田控苗,一般总苗数达到16-18万时及时晒田;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要保证田间充足水分。追肥:栽后7-9天应追施第一次肥料,一般亩施尿素8-10千克。视苗情及长势再追施第二次肥料,亩用碳铵10-15千克。若前期施肥不足,水稻抽穗后应补追一次穗肥,亩用尿素5-7千克撒施。
2、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大田主要防治螟虫、稻包虫及稻瘟病和纹枯病,要单独对机械化插秧病虫害进行监测,搞好统防统治。除草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对草害严重的田块,应在插秧后7-9天追肥的同时施用除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