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伟
郑军伟·高级农业项目管理师,高级健康管理师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擅长:擅长马铃薯、红薯、萝卜、胡萝卜、芦笋、洋葱、黄姜等根茎类作物的种植技术管理。
专家简介>>
2444
咨询量
3268
回复量
专家问答
更多1009个问题
请问各位老师,土豆病毒病得病之后怎么防治?麻烦看看
唐文清、
唐文清、
针对土豆得了病毒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倍液、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 • 防治蚜虫:由于病毒病多为白粉虱等虫类传播,预防病毒病首先要预防白粉虱等虫害,可采用黄板等物理防治方法或者定期喷施苦楝油或印楝素等有机药物。 • 及时隔离病株:已经患病的植株应立刻与其他植株隔离,并注意虫害的防治,以免大面积传染。 • 使用特定杀菌剂:如三氯异氰尿酸、甲基硫菌灵、霜霉威盐酸盐、菌核净、戊唑醇、代森锰锌等,这些药剂对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都有杀灭作用。 • 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营养缺乏,及时除草、松土、培土,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土豆病毒病,减少病害对土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全部1条信息
老师打扰了,土豆环腐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感谢大家
赵文皓
赵文皓
土豆环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较抗病的品种,如郑薯5号、津引8号、荷兰3号、中薯3号等。 • 严格检疫:调种要严格进行产地检疫,种薯检验,禁止从病区调种。 • 选用无病种薯:整薯播种,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种薯播种的办法,提高出苗率,减轻发病率。 • 选种晒种:播前将种薯堆放在室外晾晒,催芽促使病薯出现明显症状,加以淘汰。 • 切刀消毒:环腐病主要通过切刀传染,切薯时要准备两把切刀,一盆药水,在淘汰外表有病薯块的基础上先削去尾部观察,有病的淘汰,无病的切种,切一薯块换一把刀,消毒药水可用0.1~0.2%升汞液、5%石碳酸、0.1%高锰酸钾、0.5%食盐水、75%酒精。 • 消毒盛放容器:盛放容器可通过蒸煮,高温消毒或硫酸铜液处理,农机具可用漂白粉溶液或福尔马林液消毒。 • 药剂浸薯:环腐病菌存在于维管束中,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部的病菌,生产中常用200 mg/kg土霉素液、链霉素液或升汞液浸薯块。薯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或80%乙蒜素乳油1500倍、新植霉素2000倍液、47%加瑞农(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 •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 L,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 农业防治:马铃薯种植应实施轮作方式,整地要深翻,将越冬菌源消灭。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水肥管理,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 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时松土、培土起垄、浇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喷施地果壮蒂灵,提高土豆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免疫性,保障土豆高产优产。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土豆环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全部1条信息
请问一下,种植红薯常见病虫害都有哪些?感谢老师
宋旻玥
宋旻玥
红薯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主要有红薯黑斑病、红薯根腐病、红薯软腐病、红薯蔓割病、红薯疮痂病、红薯瘟病、红薯茎线虫、红薯根结线虫、红薯病毒病等; 虫害则包括空心虫、卷叶虫、斜纹夜蛾、红薯天蛾、麦蛾、金龟子、金针虫、小地老虎、蛴螬、土蚕等。 具体如下: 1、病害包括: 黑斑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皮色正常或发暗,内部出现黑白相间的糠心和花瓤。 根腐病:也称烂根病,根尖发黑,向上扩展。 软腐病:导致薯块腐烂。 蔓割病:导致茎部腐烂。 疮痂病:导致薯块表面出现疮痂状病变。 瘟病:导致薯块出现瘟状病变,腐烂变质。 茎线虫病:导致薯块内部出现糖心或花瓤状病变。 根结线虫:导致根部形成根结。 病毒病:导致薯块出现病毒感染的症状。 2、虫害包括: 空心虫:危害薯块。 卷叶虫:危害薯叶。 斜纹夜蛾:危害薯叶。 红薯天蛾:危害薯块。 麦蛾:危害薯叶。 金龟子:危害薯块。 金针虫:危害薯块。 小地老虎:危害薯块。 蛴螬:危害薯块。 土蚕:危害薯块。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脱毒薯苗、对种苗消毒,根据不同病害进行药剂防治,以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对于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应考虑土壤缺素和生理因素
全部1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