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霜霉病一般病菌从叶片的气孔侵入,最初在叶上产生水浸状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至紫黑色霉(孢子囊),遇连续阴雨天则病叶腐烂,如遇晴天则干枯易碎,一般从下往上发展,病重时全株死亡。
冬瓜霜霉病病原属于真菌中的藻状菌。主要来自两个途径:是以孢子囊形态传播发病,天是以卵孢子形态在土中病残叶上越冬,第二年通过风、雨传播侵染植株下部老叶片,以后向上蔓延。发病与降雨早晚、空气湿度、温度有密切关系。春季当气温回***到15℃且多雨,空气湿度达85%以上时,便开始发病。一般产生孢子囊的适温为15~19℃,萌发适温为15~22℃。气温20℃时,潜伏期只有四五天。多雨潮湿或忽晴忽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最利于病害蔓延。平均气温高于30℃,或低于10℃,病害很少发生。
温室内除温度外,高湿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土壤粘重,大水漫灌,管理粗放,偏施
氮肥,都会加重霜霉病的发生。
冬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青皮冬瓜,并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栽培管理。要施足有机底肥,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结瓜期适当多浇水,但要严禁大水漫灌。植株适当稀植,增强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未发病时可用65%
代森锌或
代森锰锌500倍液,或
波尔多液1:0.5:240倍进行药剂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与65%
代森锌以1∶1比例混合后的500倍液,40%乙磷铝(疫霉灵)200~250倍与50%福美双500倍混合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6天喷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3~4次,保护地内冬瓜可用
百菌清烟雾剂熏蒸,亩用量150~200克,傍晚闭棚后熏烟。把药分成4~5份,均匀分布在棚室内,用暗火点燃,封闭棚室,次日早晨通风,每隔7天熏1次,连续熏4~7次,既省工省力,又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