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成龄植株是由叶身、假茎、鳞茎、花薹和茎盘根组成。鳞茎外面是多层干缩的叶鞘,内部是肥大的鳞芽。
1、根
大蒜的根为弦线状须根系,无主根和侧根之分,着生在极短缩的茎盘上,大蒜的发根部位以蒜瓣的背面基部为主,腹面根量很少,主要根群集中在25厘米以内的表土层中,横向展开直径约30厘米,分布范围较小。根对水肥反应敏感,表现喜湿、喜肥的特点。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其根系深浅、根量少的特点,勤浇水,勤施肥,才可保证产量高,品质好。大蒜是无性繁殖,多用蒜瓣做播种材料。播种前蒜瓣基部已形成根的凸起,播种后遇到适宜条件,1周内便可以蒜瓣基部发生约30条新须根,而后根数增加缓慢,根长迅速增加。“退母”后又发生一批新根,采薹后根系不再增长,并开始衰老。根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一种有杀菌能力的物质,是一种很好的前茬。
2、茎
大蒜的茎在营养生长时期为盘状的短缩茎,即为茎盘。茎盘基部和边缘生根,上面为叶和芽的原始体。茎节间极短,其上环生叶片,新叶生在内圈,老叶生在外圈,生长点被层层叶鞘所覆盖。在适宜条件下分化发育为花芽,从茎盘顶端抽生花薹(蒜薹)。同时内层叶鞘的基部开始形成侧芽,逐渐发育为鳞芽。随着植株的生长和叶数的增多,茎盘逐渐加粗,但生长量较小。蒜头长成以后,茎盘组织逐渐在高温条件下木栓化,干缩硬化,成为蒜瓣的托盘。
茎盘抽生花薹后,在花序上一般不着花,或着生发育不完全的紫色小花,所以不能形成种子。偶尔形成种子也发育不良,无使用价值,所以大蒜只能用营养繁殖。植株在花薹的总苞中能形成气生鳞茎,气生鳞茎的构造与蒜瓣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个体很小,也可作为播种材料。但由于体积太小,播种当年一般形成独头蒜,用独头蒜再播种,便可形成分瓣的蒜头。
3、叶
大蒜的叶由叶片和叶鞘2部分组成。叶片互生,对称排列,扁平而狭长,暗绿色,肉质,叶面积较小,叶形较为直立,叶片表面有蜡粉,具有耐旱特性。播种时种蒜已分化5片真叶,播种后继续分化新叶,花芽分化后新叶分化结束,叶数不断增加。叶片的增长在大蒜出土后较为迅速,每周增长12~13片叶,2周后增长速度减慢,直至已分化的叶片全部长出为止。
叶鞘圆筒形,多层叶鞘抱合茎状,称假茎,着生在茎盘上,淡绿或绿白色,支撑着上部的叶片,是青蒜和蒜黄的主要食用部分。
新叶从生长点分化出来,在老叶的叶鞘内层深处为分化较晚的叶片,分化较早的叶片在外层,叶鞘较长。成株的叶数因品种而异,一般紫皮蒜7~9片,白皮蒜11~13片。叶片数越多,叶面积越大,对蒜薹和鳞茎的生长就越有利。由于叶片的着生方向正好与蒜瓣的背腹连线垂直,所以,在栽蒜时应将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平行,将来蒜叶的生长与行向垂直,可使植株的叶片接受较多的阳光,但也有将母瓣的背腹连线与行向垂直栽植的,目的是将来蒜叶的生长与行向平行,便于田间操作,减少叶片的损伤。假茎不仅能进行同化作用,还是营养物质的临时储存器官,叶数越多,假茎越粗壮。
大蒜幼苗期的假茎上下部粗度大体相似,鳞芽分化以后,由于鳞茎逐渐膨大,叶鞘基部随着增粗。鳞茎成熟时,外层叶鞘基部的营养物质逐渐转移到蒜瓣,因而使其干缩成膜状,包被着鳞茎,使鳞茎得以长期储存。
大蒜各个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大部分是在幼苗期和蒜薹的伸长期长成的,这两个阶段的生长量约占总叶面积的40%。花芽鳞芽分化期长出的叶面积约占总叶面积的20%。此期的时间短,生长速度快。采薹后,鳞茎膨大以前,高位叶片的叶面积略有增加,但在鳞茎膨大的中后期,由于叶片的衰老,会使叶面积分别减少20%和50%。所以,在栽培技术上,应掌握好栽培季节,在鳞茎形成前促进叶面积扩大,鳞茎形成期防止叶片早衰,才能长成大的蒜头,获得高产。
4、蒜薹
在幼苗期,大蒜的生长点分化花芽,到幼苗期终止时,大蒜的生长点出现花芽,与此同时叶腋出现侧芽(鳞芽),经过短期分化后,蒜开始伸长。蒜薹由花梗和总苞2部分组成,当蒜薹从叶鞘中心伸出,高出上位叶片10~20厘米并开始打弯时,便可采摘。大蒜的花序上一般没有花,或只有退化的花,所以不可结种子,有些虽然可结出黑色的种子,但发育不良。但大部分的植株,可在花的总苞中形成数个气生的鳞茎,又称蒜珠或天蒜,构造与蒜瓣类似,但体积较小,可用于繁殖。
5、鳞茎(蒜头)
大蒜鳞茎由蒜瓣组成,着生在茎盘上。蒜瓣是由茎盘上靠蒜薹周围叶腋分化的鳞芽(侧芽)发育而成。大瓣种的鳞芽多在靠近蒜薹周围的1~2叶腋处分化,小瓣种多在1~4叶腋处分化,因此,前者蒜瓣少,在茎盘上只排列1轮,如紫皮蒜约4~15个蒜瓣,而后者瓣多,在茎盘上排列2轮以上,如狗牙蒜由20~35个蒜瓣组成。另外,按品种来说,一般早熟品种,每个鳞茎有蒜瓣7~10个;晚熟品种有10~20个。此外,蒜瓣多少还与环境条件及栽培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