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病毒病又称花叶病、皱缩病、缩叶病等,在苗期(苗床上)发生较明显。主要靠蚜虫传毒,带病种苗移栽作为田间的毒源中心病株~随蚜虫在田间的取食活动而将病毒逐渐向四周扩展~使病害逐渐加重。上年病毒病发生严重,红薯带毒率高,种苗带毒也高,田间发病率也高。凡移栽后短期内气候干旱、返苗慢、生长势弱均发病重,干旱对蚜虫取食活动有利,传毒概率高,发病重。
红薯病毒病症状表现
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
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
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
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
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或网状黄脉。
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红薯病毒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精选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肥,促进红薯植株生长,增加抗病力,减轻危害,结合生长季节拔除病株~及时治蚜防病,减少田间病毒的再侵染。
2、种植脱毒种薯:种苗脱毒红薯是防治红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当前红薯生产中最有效的增产措施。红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感染病毒后会经种薯种苗代代相传,病毒含量会逐渐增加而使红薯品种退化减产,但病毒在红薯植株上分布是不均匀的,经检测发现植株茎尖不带毒或带毒量少。利用红薯茎尖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就可以获得无病毒的红薯植株。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水剂100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