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病又称黑皮病,由于不科学的引种、连作和栽培措施不当等,引起该病在有些地方较普遍地发生。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夏秋两季多雨易发病。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主要为害薯块的表皮,病斑仅限于皮层,不深入组织内部,虽然不妨碍食用,但对发芽有影响,商品性差,有些农民误认为是施化肥所致。
红薯黑痣病发病症状
主要侵染块根表层。发病初期,在薯块表皮开始形成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灰色或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失水,皱缩并龟裂。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
红薯黑痣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当年收获后病区的病薯及残留茎叶清除出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必要时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减少土壤湿度。
2、药剂处理:移栽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苗10分钟,然后移栽。发病地块起垄时每亩用1千克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拌5千克细沙施于垄内进行土壤灭菌,也可在栽插时随水每株灌入有效浓度0.2%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药液2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