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同翅目害虫 半翅目害虫 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 双翅目害虫 膜翅目害虫 蜱螨目害虫

斑须蝽(蝽科)

2018-11-02 21:00 作者:李先生  

  斑须蝽图片,斑须蝽长怎么样?斑须蝽怎么防治,斑须蝽用什么药最有效?斑须蝽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斑须蝽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斑须蝽(蝽科) 

    一、中文名称:斑须蝽

    二、别名:黄褐蝽、细毛蝽、斑角蝽、臭大姐

  三、学名:Dolycorisbaccarium(L.)

四、分部地区:我国分布于全国各地;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阿拉伯、北美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桃、山楂、梅、杨梅、水杨梅、草莓、禾谷类、豆类、蔬菜类等多种植物。

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若虫、成虫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受害后出现干枯枝条;茎、叶受害后则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实被害后,常出现畸型或猴头果, 被害部位常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对产量及品质均有很大损失。

斑须蝽(蝽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8.0~13.5mm,宽5.0~6.5mm。椭圆形,体色多变,常为黄褐或紫褐色,被白色绒毛及黑色刻点。头中叶稍短于侧叶。触角黑色丝状5节,但第134节基部及末端与第5节基部黄色,形成黄黑相间,故称斑须蝽。复眼红褐,单眼位于复眼后侧。喙常黄褐至黑褐色,伸达后足基节处。前胸背板前侧缘淡黄,后部紫色,末端黄白色,小盾片末端亦黄白色。前翅革区紫色,膜区超过腹末端,常透明呈黄褐。小盾片三角形,末端浑圆。两底角区各具一黄白色点。足黄褐或褐色,腿、胫节密布黑色刻点,跗节常褐色。侧接缘外露,黄、黑相间。腹部腹面黄褐色具黑色刻点。

2、卵:柱状,橘黄色,常20粒左右成块状顺序排列。卵盖中央略凹。

3、若虫:末龄体长约8.7mm。暗褐且被刻点与绒毛。触角黑色4节。腹背中部具纵列臭腺3对,呈淡黄色小点,其周围黑色。足黄褐密被绒毛,胫节末端、跗节黑色。

斑须蝽(蝽科) 

九、发生规律:斑须蝽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1年发生1~2代,华北2~3代,江西等南方地区3~4代,均以成虫于杂草丛中、枯枝落叶、树粗皮缝、作物根茬、根际及岩缝等各种缝隙孔洞中越冬。翌春寄主萌发后出蛰危害。在果园内,尤其间作或靠近麦类及蔬菜的果园,从春到秋均可危害,嗜好刺吸果实汁液。3代区:第1代卵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第2代为7~8月;第3代为9月。4代区:第1代卵发生期为3月底至5月上旬末;第2代为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37月上旬末至9月初;第48月下旬至10月上旬。3代区在10月中旬以后开始越冬,4代区在11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各代卵期平均10余天,若虫期约35天。成、若虫受惊时分泌臭液。

斑须蝽(蝽科) 

十、防治方法:

1、在成虫发生期进行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特别是发生盛期,用20W黑光灯诱杀,灯下放一水盆,及时捞虫。摘除卵块和尚未迁移扩散的低龄若虫,可减轻田间受害程度。

2、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每亩释放黑足蝽沟卵蜂1000~1500头,可提高自然寄生率6%~15%;使用生物制剂或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保幼激素)防治,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3、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若在成虫产卵前连片防治效果更好。

  2022年1月5日添加

  清理菜地,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人工摘除卵块。为害严重时可用21%增效氰马乳油4000~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或8%杀虫素乳油3000倍液喷,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斑须蝽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下一篇:麻皮蝽(蝽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