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是一种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的营养元素,它很容易被土壤固定。要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必须考虑上述特点。提高磷肥利用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集中施肥
集中施肥就是把磷肥不同程度地集中施用,该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肥效,这是因为:集中深施,可以减少磷与土壤接触的数量,从而减少其固定作用;将磷肥适当地集中在根系附近,大大地促进磷肥与根系的接触,被根系截获,提高根系的吸收率;可以局部提高磷的浓度(与同量磷肥相比),增加了质流和扩散的供应量。
通常集中施用所采取的方法是:
①条施把磷肥呈条、带状施入土中。
②穴施开穴施用,通常与种子穴播同时进行,以节约劳力,但应避免烧苗。水稻施磷用蘸秧根的办法效果很好。方法是把磷肥按1:1~1:5的比例和有机肥或肥土混合,加水调成浆状,插秧时用秧根直接蘸磷肥后栽植,蘸秧根可以节磷肥40%~60%,缺点是这种方法花工多。
③拌种:与种子拌合,此法只适于非水溶性磷肥,但也应注意对种子的可能伤害。水田里的磷肥撒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水稻根系的分布较浅(在0~13厘米内集中了90%的根重)的缘故。
2、水旱轮作条件下的磷肥施用
水旱轮作是水稻生产的主要轮作方式之一。通常是麦类、油菜或绿肥与单季稻或双季稻轮作。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经历了交替的淹水和落干过程。水稻土由旱地条件转变到淹水条件时的土壤磷素转化,可导致土壤有效磷水平的提高,其原因有:①有机磷的释放;②在石灰性土壤中,由于二氧化碳的积聚使土壤pH值降低,并由此引起磷盐溶解度的增加;③有机阴离子与磷铁、磷酸铝中的磷酸离子进行交换而放出磷离子;④在淹水条件下,磷的扩散增加。
当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上述原因都是同等重要的。通常,pH值的变化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常常是更重要的原因。上述土壤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素的变化会对磷肥的肥效和后效产生影响。一个自然的推论是:施在旱作物上的磷肥,将对其后季作物水稻有较大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肥,对后季旱作物的后效将是不大的。通常磷肥当季的利用率只有8%~20%,也就是说有80%~90%的当季施的磷肥可留给后季作物利用,上述推论的重要实用意义就很明显了。有关试验证明,在8种性质很不相同的土壤上(pH值5.7~8.5),一个处理是把水旱两季所需的磷肥全部施在水稻上,另一个处理是把全部磷肥施在旱作物小麦上,后一处理的总产量(水稻和小麦)和总吸磷量都比前一处理高出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