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为什么对
槟榔如此钟爱?传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湖南瘟疫流行,很多人身染疾患,吐泻而亡,而当时在湘的一些海南商人却安然无恙。人们注意观察,发现这些海南人平素爱吃槟榔,于是关于槟榔可以祛邪治病的传说便传开了。久而久之,吃槟榔在湖南便形成习俗。
湖南不种植槟榔,但湖南人吃槟榔历史长远,源自清初。清光绪年间《湘潭县志》就记载有当时槟榔市场盛况:“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里三百步,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台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是一首流传在湘潭街头巷尾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与湘潭人民以及湘潭食文化的不解之缘。嚼食槟榔原是湖南湘潭一带的民俗,20世纪90年代初,湘潭的这种消费习惯已辐射到长沙、株洲等周边城市,90年代中期则进一步辐射到湖南省全境,而后逐步向周边省市扩展,造就出了一个成熟稳定的槟榔消费市场。
如今走在湖南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群,这已成湖南人的一种时尚。湖南是中国最大的槟榔干消费市场。湖南人嚼槟榔以海南岛产的槟榔为正宗,称为“海南个子”,这是因为海南产的槟榔肉厚、渣少、汁多、味纯。另外还有泰国个子、云南个子、台湾个子等,但这些槟榔肉体薄,嚼起来有股青气,涩味重,不太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