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喷施时期:目前市场上所售的叶面肥产品,其说明书上均称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间隔一定天数进行叶面喷施,但为了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目的,叶面施肥仍应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或根据土壤及常年作物缺素状况进行施用。如大、小麦等作物苗期生长瘦弱,叶片发黄或叶片呈紫红色,表示缺氮或缺磷,前者可喷施氮肥,后者则应喷施磷肥加以矫治;甘薯、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在花期至薯块膨大期喷施钾素有利于薯块迅速膨大;甘蓝型油菜需硼量较多,宜在苗期和始花期喷施硼肥,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提高结荚率;花生、大豆、豆科绿肥等,宜在始花期和结荚期喷施钼肥,可取得显著的增产增质的效果。可见,在作物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或对某种营养元素需求最多时,针对性喷施某种营养元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喷施浓度和次数:叶面施肥时,其喷施浓度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喷施效果。喷施溶液浓度过低,达不到补充作物营养的要求;反之,浓度过高容易产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作物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应严格控制。所以,不同作物对不同
肥料有不同的浓度要求。以尿素为例,在水稻、大小麦、玉米、棉花上一般喷施浓度为1%~2%,在露地蔬菜、瓜、果等作物上,喷施的浓度可用0.5%~1%,而在温室蔬菜上的喷施浓度就要控制在0.2%~0.4%,苗床育苗期的幼苗,喷施浓度不能高于0.2%。同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喷施浓度也各异,如硫酸锌在粮食作物上一般喷施0.1%~0.2%,而在果树上可用0.3%~0.5%,在
苹果树发芽前甚至可用1%~2%的浓度。含氨基酸叶面肥的喷施浓度多采用0.1%~0.3%;含腐殖酸叶面肥喷施浓度,因不同肥料品种所含腐殖酸含量差异较大,应按说明书使用。如果叶面肥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防止出现不良后果,喷施浓度要严格掌握。如番茄、茄子用10~20毫克/千克2.4-D点花,能保花保果,如增高浓度会引起叶片卷曲、果实畸形,当增至1000毫克/千克时,则会起到除草剂的作用。
至于喷施的次数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程度和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移动快慢而定。如氮、钾等营养元素被作物叶片吸收后,在体内的运转程度比较迅速,能较快到达作物体内各个部位,只需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时期喷施1~2次即可。钙元素及微量元素硼、锌、铁、锰,在作物体内移动速度慢,一般需喷2~4次,每次应间隔7~10天,才能有较理想的喷施效果;当某种作物同时缺少几种营养元素时,可采用喷施速溶性复合肥或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肥料混合后喷施,但要求混合的溶液应对作物安全,且有增效作用。如磷肥和钼肥混配后,对作物叶片吸收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而磷肥和锌肥混配时因有拮抗作用,则会降低效果,不应混配。
3、喷施部位:植株上、中、下部叶片和茎杆,因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也各异。通常,幼叶、功能叶片和新梢的新陈代谢旺盛,从外界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能力强,应重点喷施。另一方面,从叶片的结构来看,叶片背面不仅气孔要比正面多,且正面多为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肥水不易进入,而背面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特别是对于桃、梨、柿、苹果等果树,叶片正面角质层比背面厚3~4倍,因而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背面进入到叶片内部数量也多。所以,进行叶面喷施肥液时,不仅要喷叶片正面,更要注重喷施叶片背面,以增加叶片对肥液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喷施时间: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湿润时间越长,叶片吸收养分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应保持叶片的湿润时间在1~2小时。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无风的傍晚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会降低溶液的浓度,影响施肥效果。中午高温、雨天或雨前不要进行叶面喷施,因为高温时喷施,肥液中的水分容易蒸发会影响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而雨天或雨前喷施容易造成养分淋失,若喷后3~4小时遇雨,应在转晴后补喷1次,但浓度可适当降低。
5、喷施方法:进行叶面喷施肥料时,应掌握:肥料要完全溶解,喷洒雾点要均匀。当前市售的叶面肥有固体和液体两个剂型,特别是固体的叶面肥溶解较慢。放入喷雾器中,加水后,要充分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后再喷。硼砂难溶于冷水,需先用热水溶解,如用冷水溶解则大部分硼砂仍沉积在喷雾器底部,不能随水喷到叶片上,因而效果差。还有,进行叶面喷洒时雾点要匀细,以喷湿作物叶片不淌滴为宜。
6、加添助剂:为了提高肥液在叶片上的黏附力,人们常在肥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助剂作为黏附剂,使作物叶片吸附更多的肥液。如在配制0.2%磷酸二氢钾时,可称2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100千克,再加入中性洗衣粉50~100克或洗洁净50毫升,经充分搅匀后进行喷施。目的是减少肥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滞留时间,但加入的助剂必须是中性助剂,绝对不能用碱性物质,否则会降低肥效或灼伤作物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