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日烧病在长江中下游产区多次为害成灾,造成减产损失,浙江余杭塘栖,1963年和1981年,在采收前发生日烧,使产量下降一半。它是由于烈日直接照射在树干和果实上,使树干韧皮部、果实皮部局部细胞失水、焦枯,发生在枝干上为枝干日烧,发生在果实称果实日烧。有时也称日烧病,但它不是病菌引起,是生理上受害属于生理病害。樹日烧病发生在主干、主枝及大侧枝上,初发生时病部树皮干瘪凹陷,进一步开裂起翘,然后逐渐扩大,形成相当大的焦斑,深达木质部,似火烧状,病斑或病株往往成为其病虫感染和虫产卵越冬场所。果实多在阳面由果皮直至果肉灼瘪,病部黑褐色凹陷,失去食用价值,且以后往往导致炭疽病的发生。
日烧往往发生在枇杷果实成熟前的转色期,这一阶段日平均温度一般在18~22℃左右。在无风或微风晴天,气温骤升高达30~35℃,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果实及枝干发生。这些树也是生长较弱,叶子少而使枝干外露,在树冠外围的果实也更易发生,而树冠内膛或叶丛中的果实不易发病。
防治日烧病的方法,首先是培养合理的树冠,使枝干不暴露在直射的阳光下。或在采收夏季修剪过后对那些易受阳光直射的枝干涂白,或缚草于树干上以遮光;对坏死部分刮净、消毒,在伤口涂保护剂或涂5度石硫合剂于伤口。在果实转色期前,疏果后可套袋,或遇高温天气于午前对树冠喷水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