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1 08:46 作者:李先生
韭菜迟眼蕈蚊图片,韭菜迟眼蕈蚊长怎么样?韭菜迟眼蕈蚊怎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用什么药最有效?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韭菜迟眼蕈蚊
二、别名:韭蛆、黄脚蕈蚊
三、学名:Bradysia odoriphaga
四、分部地区:分布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辽宁、江西、宁夏、内蒙古、浙江、台湾等地都有发生。
五、危害作物:大葱、洋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
六、危害方式:刺吸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韭叶枯黄黄死亡。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蛀入鳞茎,致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整墩韭菜枯死。低龄幼虫喜欢在韭菜茎基和假茎处取食,而高龄老熟幼虫则喜欢在土壤中生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能分泌丝线,结稀蔬丝网,粘连寄主残屑,群居在网下取食。幼虫极为怕光,强光刺激下表现为不停翻滚且四处爬动。
八、形态特征:
1、成虫是一种小型蚊子,体长2.0~5.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背黑褐色。复眼在头顶成细“眼桥”,触角丝状,16节,足细长,褐色,胫节末端有刺2根。前翅淡烟色,缘脉及亚前缘脉较粗,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雄虫略瘦小,腹部较细长,末端有一对抱握器,雌虫腹末粗大,有分两节的尾须。2、卵椭圆形,乳白色,长0.24毫米,宽0.17毫米。
3、幼虫体细长,老熟时体长69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半透明,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
4、蛹是裸蛹,初期黄白色,后转黄褐色,长78毫米,羽化前灰黑色,头铜黄色,有光泽。3对足与翅芽平齐。
九、发生规律:
在天津、北京每年发省4代,华北每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周围34厘米深的土壤中以休眠状态越冬。在保护地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第二年春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在6月;第三代在7月;第四代在10月至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成虫不善飞翔,扩散距离可达100米左右,远距离传播往往由其植物产品如蒜头、泥韭、带土的葱等将虫卵、幼虫或蛹夹带至新发生地。成虫畏强光,常聚集成群,多为911时交配,下午4时后栖集在韭菜田间的土缝中。交配后不久产卵在韭菜周围土壤缝内或土块下面,多数成堆产,每头雌虫产卵100300粒。初孵的幼虫先行水平扩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嫩茎、芽,然后咬断茎再蛀入茎内,夏季幼虫转向鳞茎下部为害。露地韭菜,幼虫大多分布于离地面23厘米处,在保护地内,以4厘米处分布最多。成虫虽然喜阴湿环境,但湿度大于70%则不能存活。土壤湿度是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34厘米土壤的含水量达15%一24%时为最适宜,若土壤过干或过湿则不利于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幼虫对环境的湿度较为敏感,存活的最佳湿度在60%~80%之间,寄主湿度过大立即爬离寄主,不再取食。对温度要求不高,20~25是其最适生长温度。幼虫喜在湿润多汁的嫩茎、鳞茎内生活。一般在低湿地、砂壤土发生量多,危害严重。 杭州一年发生6代,若晚秋气温偏高也出现第七代。长江流域盛发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1月。在25时,卵历期2.5天,幼虫期10.5天,蛹期1.5天。
十、防治方法:
1、选用无虫韭菜苗移栽,早春韭菜萌芽前扒开韭根表土翻晒,可晒死部分幼虫。
2、早春或秋季幼虫发生时连续灌水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淹没垄背,可减轻危害。如适量加入乐斯本、辛硫磷等农药,效果更佳。
3、移栽前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浸泡韭菜根,消灭虫源。
4、于成虫羽化盛期(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及10月中旬),喷洒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可杀灭成虫。以上午9~10时施药效果最佳。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于上午9—10时喷洒,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消灭羽化成虫。
5、幼虫期为害始盛期(5月上旬、7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当韭菜叶片开始发黄变软时,每亩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200毫升加水500~1000公斤灌根。也可选用75%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浇灌或喷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