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又称收获间隔期(PHI),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农作物收获前的天数,即自喷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安全间隔期的长短,与药剂的种类、作物种类、环境条件、季节、施药次数和施药方法等因素有关。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否则产品中农药残留容易超标而危害消费者健康。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间隔期并严格遵守,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符合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的半衰期(T1/2),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农药残留量降解或消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描述农药降解快慢的参数。降解半衰期,是农药在环境中受生物或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分子结构遭受破坏,有半数的农药分子已经改变了原有分子状态所需的时间。消解半衰期,是除农药的降解和移动总消失量达到一半时的时间。
制定一种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时必须根据正常使用农药剂量下可食产品部位中农药残留的降解规律,得出降解动态曲线和半衰期。一般半衰期长的安全间隔期也长,农药在产品中的MRL要求高(数值低),则也要延长安全间隔期;春季和秋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比夏季长,大棚内作物一般比大田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长。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